在利用超聲波清洗技術進行清洗時,為避免超聲損傷,可從器具材質適配、參數(shù)精準調控、清洗液合理選擇以及操作規(guī)范執(zhí)行等方面著手。

依據(jù)器具材質選擇適配清洗方式
不同材質的器具對超聲波的耐受程度差異顯著。對于輕薄、易碎的玻璃制品,如薄壁的玻璃燒杯、量筒等,其結構相對脆弱,過強的超聲波作用易引發(fā)破裂。在清洗這類玻璃制品時,應選用低功率、短時間的超聲波清洗模式,同時搭配溫和的清洗液,避免因超聲波的劇烈沖擊和清洗液的化學侵蝕導致玻璃破損。
塑料制品的材質特性決定了其對超聲波的敏感度較高。部分塑料在超聲波作用下可能會發(fā)生變形、變色甚至溶解。例如,一些低密度的聚乙烯塑料制品,在長時間高強度超聲波清洗時,容易出現(xiàn)軟化變形的情況。因此,清洗塑料制品時,要嚴格控制超聲波的強度和清洗時間,優(yōu)先選擇頻率較低的超聲波發(fā)生器,以降低對塑料的損傷風險。
金屬器具雖然相對堅固,但不同種類的金屬對超聲波的反應也不盡相同。例如,鋁制器具在超聲波清洗過程中,如果清洗液選擇不當或超聲波參數(shù)設置不合理,可能會發(fā)生氧化腐蝕。對于鋁制器具,應選用中性或弱堿性的清洗液,并將超聲波功率控制在適中水平,避免因過度清洗導致金屬表面受損。
精準調控超聲波清洗參數(shù)
超聲波清洗參數(shù),如功率、頻率和清洗時間,對避免超聲損傷起著關鍵作用。功率過高會使超聲波產生的空化效應過于強烈,導致清洗腔內的液體壓力急劇變化,從而對器具造成物理損傷。例如,在清洗精密電子元件時,若使用高功率的超聲波,可能會使元件內部的微小結構受到破壞,影響其性能。因此,應根據(jù)器具的材質和污垢程度,合理調整超聲波功率,一般從低功率開始嘗試,逐步增加至合適水平。
頻率的選擇也至關重要。不同頻率的超聲波對污垢的去除效果和器具的損傷程度不同。低頻超聲波產生的空化氣泡較大,沖擊力強,適合清洗污垢較厚、結構堅固的器具;而高頻超聲波產生的空化氣泡較小,但分布更密集,適合清洗微小顆粒污垢和精密器具。例如,清洗帶有微小縫隙的醫(yī)療器械時,高頻超聲波能更好地進入縫隙,清除污垢,同時減少對器械的損傷。
清洗時間同樣需要精確控制。清洗時間過短,污垢可能無法完全去除;清洗時間過長,則會增加器具受到超聲損傷的風險。應根據(jù)器具的材質、污垢類型和超聲波參數(shù),通過實驗確定最佳的清洗時間。一般來說,對于普通污垢的清洗,時間控制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為宜;對于頑固污垢,可適當延長清洗時間,但要密切觀察器具的狀態(tài),避免過度清洗。
合理選擇清洗液
清洗液的種類和性質對避免超聲損傷有重要影響。合適的清洗液不僅能增強超聲波的清洗效果,還能減少對器具的損傷。應避免使用含有強酸、強堿或腐蝕性成分的清洗液,這些清洗液可能會與器具發(fā)生化學反應,導致器具腐蝕、變色或性能下降。例如,清洗不銹鋼器具時,若使用含氯的強酸性清洗液,會使不銹鋼表面產生銹斑,影響其美觀和使用壽命。
優(yōu)先選擇中性或弱酸堿性的環(huán)保型清洗液,這些清洗液對器具的損傷較小,且易于生物降解,對環(huán)境友好。同時,要根據(jù)清洗液的說明書,正確控制清洗液的濃度和使用方法。濃度過高可能會增加對器具的腐蝕風險,濃度過低則會影響清洗效果。例如,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清洗液時,應按照推薦濃度稀釋,以確保既能有效去除污垢,又能保護器具不受損傷。
規(guī)范操作流程
在清洗過程中,規(guī)范的操作流程是避免超聲損傷的重要保障。首先,要將器具正確放置在清洗籃或清洗架上,確保器具之間有足夠的間隙,避免相互碰撞。對于形狀不規(guī)則或易損壞的器具,可以使用專用的夾具或支架進行固定,防止在超聲波作用下發(fā)生移動或碰撞。
在啟動超聲波清洗設備前,要檢查設備的各項參數(shù)是否設置正確,包括功率、頻率、清洗時間和溫度等。同時,要確保清洗液的水位符合要求,避免因水位過低導致超聲波發(fā)生器干燒損壞,或因水位過高使清洗液溢出。
在清洗過程中,要密切觀察設備的運行狀態(tài)和器具的情況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設備出現(xiàn)異常噪音、振動過大或清洗液有異常氣泡等情況,應立即停止設備運行,檢查并排除故障。清洗結束后,要及時將器具從清洗液中取出,用清水沖洗干凈,并進行干燥處理,避免殘留的清洗液對器具造成腐蝕。